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增长基础仍待稳固 |
|||||||||||||||||||||||||||||||||||||||||||||||||||||||||||||||||||||||||||||||||||||||||||||||||||||||||||||||||||||||||||||||||||||||||||||||||||||||||||||||||||||||||||||||||||||||||||||||||||||||||||||||||||||||||||||||||||||||||||||||||||||||||||||||||||||||||||||||||||||||||||||||||||||||||||||||||||||||||||||||||||||||||||||||||
|
|||||||||||||||||||||||||||||||||||||||||||||||||||||||||||||||||||||||||||||||||||||||||||||||||||||||||||||||||||||||||||||||||||||||||||||||||||||||||||||||||||||||||||||||||||||||||||||||||||||||||||||||||||||||||||||||||||||||||||||||||||||||||||||||||||||||||||||||||||||||||||||||||||||||||||||||||||||||||||||||||||||||||||||||||
| 【内容提要】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全市生产总值75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8%,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下阶段,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巩固提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信心,力争完成全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季度,全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力度,积极扩大有效需求,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全市工业、投资、服务业等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开局良好、结构优化、稳中见好的态势。 一、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75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8%,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5%和9.7%,其中第一、二产业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4个和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1.工业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31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9%,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1.6%,同比减少8.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1百分点,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4%,比重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8.72亿元,同比增长5.5%(可比价,下同),增速较1-2月、上年同期分别提升2.0、0.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6.3%。超六成行业增长。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化工、家具和造纸行业分别增长23.3%、17.5%、16.0%、10.8%,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个百分点,拉动力较上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全市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3.6%,降幅较1-2月收窄6.6个百分点;拉低规上工业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拉低幅度较1-2月减少0.8个百分点,电力行业降幅收窄影响减小。 2.服务业经济发展加快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8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7%,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7.9%,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5%,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全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2.1%,增幅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1%,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销售形势见好,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3.5%,增幅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全市批零贸易业和金融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分别增长6.3%和8.0%。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平稳增长,分别增长4.1%和5.8%。货物吞吐量下降。嘉兴港货物吞吐量1489.19万吨,同比下降5.5%;集装箱32.08万标箱,同比增长22.5%。 3. 农业经济低位徘徊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03亿元,下降7.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1.4%)8.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1位。其中农业增加值12.57亿元,增长5.3%,林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2.9%,牧业增加值3.82亿元,下降40.2%(拉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10.8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1.6%。生猪养殖止跌回升。截至3月末,全市生猪总存栏32.84万头,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但全市生猪养殖户比上年末增加743户,增长9.4%;全市母猪存栏3.3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5.7%。新增生猪养殖户主要增加在南湖区和海盐县,养殖规模在10头以下且以养殖母猪为主。 二、主要亮点 一季度,全市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稳增长、调结构,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新动能加快积聚,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双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运行质量继续改善。 1.服务业比重首次突破50%。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8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7%,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7.9%,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5%,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1:49.2:47.7调整为今年的2.8:46.7:5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2.8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比重3.8个百分点,为历年季度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50%。 2.新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增强。一季度,在国家、省和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新产品、新服务等新动能不断积聚。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加快。一季度全市信息网络传输、软件开发和广播影视等行业构成的信息服务业增长25.1%,增幅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高出服务业平均增速15.4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5%提高到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2.6%,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7.7%,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网络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网络零售额204.99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21.4%。创业创新态势向好。全市各地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创业创新氛围浓厚。一季度新设市场主体(企业)4430户,同比增长24.3%,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及以上804户,同比增长74.4%;个体工商户1.04万户,同比增长20.1%。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一季度,全市针对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库存压力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调控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去产能:全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有所金属冶炼的增加值均呈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34.4%、49.0%和6.8%。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53.16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同比低1.4个百分点。去库存: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5.2%,销售额增长45.7%。3月末商品房待销面积比2月末减少17.54万平方米。3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仅增长2.9%,增速同比低3.1个百分点。去杠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降成本:全市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元,同比下降1.3元。补短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83.12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全市“四个重大”产业(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产业)投资265.84亿元,增长35.9%,比1-2月提高9.1个百分点,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2.2个百分点。 4.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快、效益好。一季度,在市场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142.38亿元、85.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8.1%,增速分别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4、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4.7%、26.7%,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2.6、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利润大幅增长。1-2月,全市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8.13亿元、30.71亿元和12.03亿元,分别增长120.8%、30.7%和48.8%,增速较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11.3、21.2和39.3个百分点。 5.运行质量继续改善。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194.89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6亿元,增长6.4%,增速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3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4元,同比增长7.3%。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46∶1。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9.9亿元,增长19%,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9%,比重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0.97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75.90亿元,增长1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3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盈利,3个行业亏损,盈利面超九成。新兴产业利润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13.31亿元、52.83亿元和21.42亿元,分别增长100.9%、21.6%和43.5%,增速较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分别高86.0、6.7和28.6个百分点。 三、主要问题 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特别是企业(行业)分化现象明显,实体经济困难、市场预期不稳问题突出,稳增长的工作仍需加强。 1.产业经济发展差异大。农业经济增加值下降明显。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03亿元,下降7.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1.4%)8.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1位。其中农业增加值12.57亿元,增长5.3%,林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2.9%,牧业增加值3.82亿元,下降40.2%(拉低农业增加值增速10.8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1.6%。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居全省末位。一季度,全市323个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138.7亿元,同比下降16.0%,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1.2%)17.2个百分点,列各地市末位。工业生产景气度不高。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分别下跌4.5%和8.2%,跌幅较1-2月分别缩小0.2个和0.5个百分点。一季度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供货商配送时间平均指数分别为43.8%、49.8%和50.0%,其中产成品库存指数和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分别低1.9和3.0个百分点。企业(行业)发展分化明显。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43.3%,高于全部工业28.4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增长139.8%、303.2%和50.3%。而全市电力行业对工业利润下拉明显。电力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0.7%,影响全市工业利润增速11.2个百分点。 2.市场需求和资金约束强化。传统消费市场仍然疲软。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90亿元,增长8.9%,增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分居全省各市第7位和第10位。全市限上零售额125.65亿元,增幅同比持平,增幅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市区江南、戴梦得、大润发等44家超市零售额下降6.3%,降幅同比扩大4.8个百分点。从消费价格(CPI)看,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较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受节后价格回调影响,3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下降0.8%。八大类消费价格呈“六涨一平一跌”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中菜类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达32.9%,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7.2%,两项共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1个百分点。外贸形势仍不乐观。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440.6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出口总额329.89亿元,增长3.0%;进口总额110.71亿元,下降8.4%。全市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329.73亿元,增长1.3%,增速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但比2015年年度增速提升3.7全百分点。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225.46亿元,增长7.7%,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014.78亿元,增长9.9%,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 3.节能降耗形势不乐观。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306.4万吨标煤,同比增长3.3%,增速较1-2月份提高4.4个百分点。单耗降幅明显收窄。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降幅较1-2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行业单耗仅下降1.8%,降幅低于规上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造纸、化纤两大行业单耗不降反升,分别上升2.2%和2.4%。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3月增长1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6.6%、6.4%、11.7%和13.5%,对我市节能降耗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分地区看,全市9个考核主体中,8个地区能耗增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开、港区和平湖市能耗增速分居一、二、三位,分别增长13.6%、12.3%和10.1%;能耗增速反弹幅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秀洲区、嘉善县和南湖区,增速分别较1-2月提高7.9、7.5和7.3个百分点。 四、趋势展望 从外部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2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指出,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2%、3.5%,较今年1月份预测分别下调了0.2和0.1个百分点,预计全球经济活动的回升将更为缓慢。一季度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结束此前连续下滑态势,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至50.2%,是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50%荣枯线以上。全国GDP为15.8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从我市看,市场预期有所好转。据嘉兴国调队监测显示,3月,嘉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重返50%荣枯线点以上扩张区间,为50.3%,结束了连续5个月在荣枯线以下运行的走势。3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这是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自去年6月开始环比连续下跌9个月后首次出现的上涨,出厂价格环比指数上涨0.5%,同比下跌4.0%,跌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供求有所改善。 总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但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尚需巩固。下阶段,全市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供需两端发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组合拳”,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巩固提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信心,努力完成全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