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布解读 > 统计信息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增长基础仍待稳固

发布时间: 2016-05-03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全市生产总值75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8%,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下阶段,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巩固提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信心,力争完成全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季度,全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力度,积极扩大有效需求,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全市工业、投资、服务业等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开局良好、结构优化、稳中见好的态势。

一、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75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8%,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5%和9.7%,其中第一、二产业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4个和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1.工业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31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9%,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1.6%,同比减少8.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1百分点,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4%,比重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8.72亿元,同比增长5.5%(可比价,下同),增速较1-2月、上年同期分别提升2.0、0.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6.3%。超六成行业增长。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化工、家具和造纸行业分别增长23.3%、17.5%、16.0%、10.8%,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个百分点,拉动力较上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全市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3.6%,降幅较1-2月收窄6.6个百分点;拉低规上工业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拉低幅度较1-2月减少0.8个百分点,电力行业降幅收窄影响减小。

2.服务业经济发展加快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8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7%,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7.9%,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5%,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全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2.1%,增幅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1%,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销售形势见好,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3.5%,增幅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全市批零贸易业和金融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分别增长6.3%和8.0%。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平稳增长,分别增长4.1%和5.8%。货物吞吐量下降。嘉兴港货物吞吐量1489.19万吨,同比下降5.5%;集装箱32.08万标箱,同比增长22.5%。

3. 农业经济低位徘徊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03亿元,下降7.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1.4%)8.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1位。其中农业增加值12.57亿元,增长5.3%,林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2.9%,牧业增加值3.82亿元,下降40.2%(拉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10.8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1.6%。生猪养殖止跌回升。截至3月末,全市生猪总存栏32.84万头,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但全市生猪养殖户比上年末增加743户,增长9.4%;全市母猪存栏3.3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5.7%。新增生猪养殖户主要增加在南湖区和海盐县,养殖规模在10头以下且以养殖母猪为主。

二、主要亮点

一季度,全市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稳增长、调结构,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新动能加快积聚,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双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运行质量继续改善。

1.服务业比重首次突破50%。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8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7%,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7.9%,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5%,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1:49.2:47.7调整为今年的2.8:46.7:5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2.8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比重3.8个百分点,为历年季度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50%。

2.新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增强。一季度,在国家、省和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新产品、新服务等新动能不断积聚。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加快。一季度全市信息网络传输、软件开发和广播影视等行业构成的信息服务业增长25.1%,增幅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高出服务业平均增速15.4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5%提高到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2.6%,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7.7%,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网络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网络零售额204.99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21.4%。创业创新态势向好。全市各地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创业创新氛围浓厚。一季度新设市场主体(企业)4430户,同比增长24.3%,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及以上804户,同比增长74.4%;个体工商户1.04万户,同比增长20.1%。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一季度,全市针对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库存压力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调控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去产能:全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有所金属冶炼的增加值均呈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34.4%、49.0%和6.8%。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53.16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同比低1.4个百分点。去库存: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5.2%,销售额增长45.7%。3月末商品房待销面积比2月末减少17.54万平方米。3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仅增长2.9%,增速同比低3.1个百分点。去杠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降成本:全市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元,同比下降1.3元。补短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83.12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全市“四个重大”产业(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产业)投资265.84亿元,增长35.9%,比1-2月提高9.1个百分点,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2.2个百分点。

4.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快、效益好。一季度,在市场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142.38亿元、85.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8.1%,增速分别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4、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4.7%、26.7%,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2.6、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利润大幅增长。1-2月,全市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8.13亿元、30.71亿元和12.03亿元,分别增长120.8%、30.7%和48.8%,增速较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11.3、21.2和39.3个百分点。

5.运行质量继续改善。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194.89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6亿元,增长6.4%,增速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3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4元,同比增长7.3%。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46∶1。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9.9亿元,增长19%,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9%,比重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0.97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75.90亿元,增长1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3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盈利,3个行业亏损,盈利面超九成。新兴产业利润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13.31亿元、52.83亿元和21.42亿元,分别增长100.9%、21.6%和43.5%,增速较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分别高86.0、6.7和28.6个百分点。

三、主要问题

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特别是企业(行业)分化现象明显,实体经济困难、市场预期不稳问题突出,稳增长的工作仍需加强。

1.产业经济发展差异大。农业经济增加值下降明显。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03亿元,下降7.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1.4%)8.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1位。其中农业增加值12.57亿元,增长5.3%,林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2.9%,牧业增加值3.82亿元,下降40.2%(拉低农业增加值增速10.8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1.6%。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居全省末位。一季度,全市323个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138.7亿元,同比下降16.0%,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1.2%)17.2个百分点,列各地市末位。工业生产景气度不高。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分别下跌4.5%和8.2%,跌幅较1-2月分别缩小0.2个和0.5个百分点。一季度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供货商配送时间平均指数分别为43.8%、49.8%和50.0%,其中产成品库存指数和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分别低1.9和3.0个百分点。企业(行业)发展分化明显。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43.3%,高于全部工业28.4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增长139.8%、303.2%和50.3%。而全市电力行业对工业利润下拉明显。电力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0.7%,影响全市工业利润增速11.2个百分点。

2.市场需求和资金约束强化。传统消费市场仍然疲软。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90亿元,增长8.9%,增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分居全省各市第7位和第10位。全市限上零售额125.65亿元,增幅同比持平,增幅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市区江南、戴梦得、大润发等44家超市零售额下降6.3%,降幅同比扩大4.8个百分点。从消费价格(CPI)看,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较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受节后价格回调影响,3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下降0.8%。八大类消费价格呈“六涨一平一跌”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中菜类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达32.9%,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7.2%,两项共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1个百分点。外贸形势仍不乐观。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440.6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出口总额329.89亿元,增长3.0%;进口总额110.71亿元,下降8.4%。全市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329.73亿元,增长1.3%,增速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但比2015年年度增速提升3.7全百分点。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225.46亿元,增长7.7%,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014.78亿元,增长9.9%,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

3.节能降耗形势不乐观。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306.4万吨标煤,同比增长3.3%,增速较1-2月份提高4.4个百分点。单耗降幅明显收窄。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降幅较1-2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行业单耗仅下降1.8%,降幅低于规上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造纸、化纤两大行业单耗不降反升,分别上升2.2%和2.4%。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3月增长1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6.6%、6.4%、11.7%和13.5%,对我市节能降耗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分地区看,全市9个考核主体中,8个地区能耗增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开、港区和平湖市能耗增速分居一、二、三位,分别增长13.6%、12.3%和10.1%;能耗增速反弹幅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秀洲区、嘉善县和南湖区,增速分别较1-2月提高7.9、7.5和7.3个百分点。

四、趋势展望

从外部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2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指出,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2%、3.5%,较今年1月份预测分别下调了0.2和0.1个百分点,预计全球经济活动的回升将更为缓慢。一季度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结束此前连续下滑态势,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至50.2%,是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50%荣枯线以上。全国GDP为15.8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从我市看,市场预期有所好转。据嘉兴国调队监测显示,3月,嘉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重返50%荣枯线点以上扩张区间,为50.3%,结束了连续5个月在荣枯线以下运行的走势。3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这是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自去年6月开始环比连续下跌9个月后首次出现的上涨,出厂价格环比指数上涨0.5%,同比下跌4.0%,跌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供求有所改善。

总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但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尚需巩固。下阶段,全市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供需两端发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组合拳”,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巩固提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信心,努力完成全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6年一季度嘉兴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表

单位:亿元 %

 

2016

2015

2014

2015

1-3

±%

1-3

±%

1-3

±%

1-12

±%

GDP

752.80

6.8

713.04

6.6

676.92

7.8

3517.06

7.0

第一产业

21.29

-8.5

22.30

-6.1

22.44

-4.2

140.09

-2.7

第二产业

351.30

5.0

349.70

5.5

347.56

8.6

1850.04

5.9

工业

311.62

4.9

310.37

5.5

308.87

8.9

1667.93

5.7

第三产业

380.22

9.7

341.04

8.9

306.92

7.8

1526.93

9.6

规上工业增加值

318.72

5.5

296.37

5.3

285.24

9.0

1449.01

5.6

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1490.97

1.4

1467.66

1.5

1430.86

8.6

6960.36

-0.4

利润总额

75.90

14.9

65.82

24.9

52.78

11.5

392.20

7.4

利税总额

128.41

12.9

117.78

21.2

97.31

13.2

652.57

8.8

固定资产投资

583.12

13.7

513.00

7.4

477.59

15.9

2513.82

13.2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99.12

-4.5

103.84

13.9

91.20

-12.7

458.41

-12.8

 #投资项目(单位)投资

484.00

18.3

409.16

5.9

386.40

25.6

2055.40

21.2

  #基础设施投资

110.37

16.2

94.99

10.2

86.19

64.9

526.99

21.0

工业投资

265.07

19.1

222.61

-2.4

223.44

12.8

1118.05

11.7

生产性服务业投资

95.32

15.3

65.77

15.6

56.92

57.5

323.59

2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7.90

8.9

356.37

9.3

326.07

12.1

1494.57

11.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94.89

9.1

178.53

3.3

167.80

9.3

638.80

8.6

  #地方收入

108.60

6.4

102.02

3.8

93.38

6.5

350.35

7.1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75.83

16.4

64.95

0.3

63.13

21.2

424.13

14.8

税收合计

192.71

7.8

178.74

4.4

171.24

13.2

643.86

8.7

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67.81

-5.8

71.91

-6.0

76.52

10.8

310.85

-7.8

  #出口总值(亿美元)

50.82

-2.8

52.30

3.3

50.59

9.8

229.27

-3.1

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

11.99

-9.0

13.19

12.5

11.72

20.6

48.72

10.3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7.94

12.4

7.06

-4.1

7.36

37.3

26.84

7.6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币)

6101.29

6.8

5713.11

7.0

5337.01

10.0

5775.41

4.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3113.76

4.0

2993.89

9.2

2641.20

10.8

2949.24

4.7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本币)

5014.78

9.9

4564.04

13.4

4021.10

13.7

4718.35

7.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4173

4.0

13630

8.3

14276

9.2

45499

8.0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9704

7.3

9044

9.6

7670

9.8

26838

8.8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30

100.34

102.86

101.05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95.50

96.32

97.40

96.42

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92.80

95.98

98.09

94.55

注:GDP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投资2015年以前为工业生产性投资口径。金融机构存贷指标为人民币口径。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