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简析 |
||||||||||||||||||||||||||||||||||||||||||||||||||||||||||||||||||||||||||||||||||||||||||||||||||||||||||||||||||
|
||||||||||||||||||||||||||||||||||||||||||||||||||||||||||||||||||||||||||||||||||||||||||||||||||||||||||||||||||
| 【内容提要】 2015年,新常态下长三角地区经济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呈现出“经济中速增长、转型加快推进、质量效益提升”的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效益仍领先于全国,对全国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嘉兴经济发展在长三角地区居后,与周边城市差距继续扩大。在“十三五”期间,嘉兴应抢抓区域经济转型的新机遇,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加快融合发展,提升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2015年,长三角地区积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区域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回调,呈现中速稳健增长的新常态 (一)经济总量扩大,增速普遍回落 2015年,16城市生产总值达11.3万亿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16.7%,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1万亿元,分别增长1.8%和5.7%,增速分别较上年回落0.8和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08万亿元,增长10.8%,增速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各城市增长速度普遍回调。16个城市中除杭州、宁波外,有14个城市GDP增速有所回落,回落幅度在0.1-1.3个百分点之间。江苏板块增速回落幅度相对较大,八城市GDP增速均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等6城市增速回落幅度在0.8个百分点以上。浙江区域内的台州和舟山增速回落幅度相对较大,均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
(二)工业低速增长,增速小幅回落 2015年,国内外需求持续减弱的情况下,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矛盾更趋突出,长三角工业经济继2009年以后再次走低,增速在2014年的低基础上继续回落。16城市工业增加值4.37万亿元,增长5.8%;增速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江苏八市2.33万亿元、增长7.8%,浙江1.32万亿元,增长5.2%,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8和2.9个百分点;上海7110亿元,仅增长0.5%,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国内工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对工业生产和销售均产生一定影响。16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81万亿元,增长2.4%,较上年回落3.0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不包括上海)由上年的98%回调至97.6%。 16城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除舟山、扬州、泰州等3个城市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其他城市增速均在10%以下,一半城市工业增速在7%以下。与上年相比,16城市增速回落幅度均在5个百分点以下,其中台州增速回落4.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大;杭州、宁波、上海三城市回落幅度在3至4个百分点;其他城市增速回落均在3个百分点以下。这表明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在合理区间,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三)服务业平稳增长,增速有所提升 各地在稳定工业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2015年长三角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浙江和上海服务业增长明显加速。上海服务业增加值1.69万亿元,增长10.6%,浙江七市1.64万亿元,增长12.1%,增速分别较上年提升1.8和3.8个百分点。江苏地区较快增长,但增速略有所回落,江苏八市2.75万亿元,增长10.2%,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16城市服务业增速均在8%以上,其中12个城市增速超过10%,除舟山外,16城市的服务业增速均明显快于第二产业增速,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上年相比,江苏八市均保持在10%至13%之间的两位数较快增长,增速较上年略有回落,浙江七市中舟山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其他城市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杭州增速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 二、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结构悄然转变 (一)产业结构继续调整,首次呈现“三、二、一” 的结构特征 2015年长三角核心区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中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43.4:53.8,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高于全国平均2.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稳定在“三、二、一”状态,其中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16个城市占比均在43%以上,上海、南京、杭州占比均超过50%,最高的上海已经达到67.8%。苏州(49.9%)、常州(49.5%)、台州(49.3%)、无锡(49.1%)占比也超过了49%。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常州、舟山、台州等7个城市都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比例超过四成。
(二)动力结构悄然转换,消费在“三驾马车”中领跑 2015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外需求紧缩等不利因素同样困扰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消费较快增长,消费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 2015年长三角地区出口下降、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出口和投资。16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万亿元,增长9.9%,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2万亿元,增长9.1%,较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出口总额7226亿美元,下降2.6%,较上年回落7.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投资增速0.8个百分点,快于出口增速12.5个百分点。三大动力增速均出现了较上年回落的现象,但回落幅度呈现消费小于投资、投资小于出口的态势。 16城市中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5个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同期投资增速,而其余11个城市仍然是投资增速快于零售额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相对均衡,16个城市增速分布在8.1%—12.0%之间,其中10个城市增速达到了两位数。投资增速普遍回落。苏州、南京投资出现下降,无锡、常州、上海投资增幅在7.5%以下,舟山、扬州、镇江投资仍增长18%至19%之间,其他城市投资增长在12%至13%左右。半数城市出口总额呈现下降态势,最大降幅达到8.8%,其中绍兴下降8.8%,下降幅度最大;其他城市均呈低增长态势,其中舟山增速最快,增长7%,其余城市出口增幅均在5%以下。 三、经济增长效益有所提升,三大收入稳步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呈现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良好态势。2015年,16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突破4万元,达到43629元,增速均值为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突破2万元,达到22504元,增速均值为9%。12个城市城镇居民收入超过4万元,列前5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绍兴。11个城市农民收入超过了2万元,列前5位的城市分别为:嘉兴、宁波、舟山、杭州、绍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16城市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的1.95:1缩小至1.94: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1)。所有城市城乡收入之比均控制在2.4以内,其中10个城市城乡收入之比控制在2以下。 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增速有所提升。2015年长三角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回落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来之不易。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9%,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16城市中5个城市总量超过千亿元,分别为:上海(5520亿元)、苏州(1561亿元)、杭州(1234亿元)、南京(1020亿元)和宁波(1006亿元)。16城市中半数城市财政收入增长快于上年,其中南京、南通、扬州、泰州和上海增速在12%以上。 企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盈利继续增长。2015年长三角地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50亿元,增长6%,增幅较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16城市工业利润均保持增长,其中6个城市利润增幅呈两位数的较快增长态势。江苏地区企业利润增长略快于浙江地区。江苏八市利润总额6869.3亿元,增长8.6%,增速较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南京、南通、镇江、泰州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1.3%、10.2%、12.4%、19.2%。浙江七市利润总额3030亿元,增长6.9%,增速较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宁波扭转2014年盈利下滑的局面,在低基数较快增长,增长19.6%。上海规上工业实现利润2651亿元,比上年下降0.9%。 四、经济增长继续领跑全国,在全国的贡献保持稳定 在“三期叠加”情况下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长三角地区经济仍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在全国经济的份额保持稳定,有力地支撑了全国经济增长。 从增长速度看,2015年长三角GDP增长11.31亿元,增长8.2%,增幅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国2.5个百分点。投资、消费与全国同步增长,进出口降幅明显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 从对全国经济的贡献看,2015年长三角核心区以占全国1.1%的土地创造了16.7%的经济总量、10.4%的固定资产投资、16.3%的房地产开发投资、14.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的进出口总额、43.1%的出口总额、43%的实际利用外资,这些指标占全国比重都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与此同时,长三角核心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6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均值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4万元和1.11万元,是全国城市群中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