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布解读 > 统计信息

经济社会运行基本稳定 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

发布时间: 2020-04-27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全市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信心与决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施策,努力减少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冲击影响,复工复产复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运行基本稳定,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15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3.9%,降幅分别较全国、全省低2.9个和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6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559.64亿元,下降10.0%,其中工业增加值498.65亿元,下降9.7%;第三产业增加值569.96亿元,增长2.6%。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形势较好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53亿元,增长0.4%。春粮长势总体较好,经济作物增产扩面。今年小麦面积基本稳定,春花作物长势整体好于上年,大小麦一、二类苗播种面积达78.9%,较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0.6万亩,增长3.4%,较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回落明显。一季度,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6.8亿元,下降22.6%;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7691吨,下降19.9%,其中猪肉产量减少3176吨。渔业生产稳中有升。一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42764.0吨,增长2.7%,其中,淡水养殖产量38961.9吨,增长4.5%。

二、工业生产降幅收窄,新兴产业逆势上扬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4.69亿元,同比下降10.1%,降幅低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同期高基数上实现正增长,增长1.7%。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32个行业大类中,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18.8%;24个行业增加值降幅较1-2月有所收窄,占比达75.0%。前十大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化工和化纤3大行业因部分企业未停产及新增产能拉动保持正增长,分别增长31.1%、3.4%和0.6%;建材、电气机械、电力、金属制品行业降幅小于全市平均,分别下降1.1%、5.4%、6.0%和9.9%。

新兴产业逆势上扬。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8.9%、16.5%和39.1%,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2、第3、第1和第1位。新产品注入活力。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40.8%,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三、第三产业实现增长,现代服务业贡献突出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569.96亿元,增长2.6%,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0.1%、15.1%、29.9%。但同时,以互联网、数字化和科技创新为依托的相关行业较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逆势增长。一季度,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9%、14.1%和9.5%。

四、投资呈现回升态势,投资结构显著优化

随着全市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系列稳投资政策加快落地,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企稳向好。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8%,降幅较1-2月收窄8.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当月投资逐渐恢复正常增长水平,同比增长8.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工业投资下降0.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

投资结构显著优化。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实现增长。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共计 170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5%。“百年百项”工程稳步推进。截至3月底,“百年百项”项目已开工99个,开工率94.3%,累计完成投资918.1亿元。重点领域投资强劲。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0.2%和13.6%,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下降4.6%,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下降4.8%,降幅比全省平均低1.8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实现双增长。一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1家;合同利用外资[1]17.78亿美元,同比增长6.3%;实际利用外资7.91亿美元,同比增长0.5%。从外资规模来看,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为20.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居全省第3位。

五、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出口结构继续优化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10亿元,下降14.2%,降幅较全省平均小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降幅由1-2月份的17.6%收窄至7.1%,降幅低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一季度商品零售430.13亿元,下降12.4%;餐饮收入27.97亿元,下降34.6%。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据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统计资料显示,居家生活相关的通讯器材类、粮油食品类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6.2%、9.9%和28.1%。

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99.0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6个和0.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423.4亿元,下降7.6%,降幅分别低于全国、全省3.8个和2.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进口175.7亿元,增长2.5%。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一季度,我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71.7亿元,增长0.4%,高于同期全市整体进出口增速5.2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2.1%。出口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70.4亿元,同比小幅下降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4.0亿元,增长28.8%。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42.7亿元,增长2.1%,占出口总额比重达33.7%。

六、财政收支有所下降,金融存贷款稳中有升

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317.64亿元,下降3.3%,降幅比全省平均小2.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20亿元,下降1.6%,降幅比全省平均小3.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81亿元,下降24.5%。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426.39亿元,增长14.9%,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31.53亿元,增长13.8%。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972.90亿元,增长21.9%,增速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

七、城乡收入小幅下降,基本生活有效保障

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0元,同比下降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5元,同比下降4.1%,降幅大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从收入来源看,城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仍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比分别下降0.5%、2.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7.1%、67.3%;经营净收入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2.6%、9.2%;财产净收入明显回落,同比分别下降2.9%、11.1%;转移净收入平稳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5%、8.0%,有效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一季度,疫情相关民生类支出保障到位,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和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30.6%和37.7%。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26.70万人和407.50万人,分别增长2.6%和1.5%。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扩大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4.6%,其中3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涨幅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一季度,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 “六涨两跌,食品烟酒、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分别上涨14.2%、7.1%、4.8%、4.2%、3.7%和2.1%;居住、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2.8%和2.2%。

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扩大。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跌1.8%,降幅较1-2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全市购进价格累计下跌1.3%,降幅较1-2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跌2.7%,全市购进价格同比下跌2.2%。

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市经济运行好于全国、好于全省,呈现质量向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下阶段,全市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努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努力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展示“最精彩板块”。


2020年嘉兴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表

单位:亿元、%


2020

2019

1-3

±%

1-3

±%

1-12

±%

GDP

1150.06

-3.9

1070.22

8.1

5370.32

7.0

第一产业

20.46

-0.3

19.25

-1.3

120.89

2.1

第二产业

559.64

-10.0

489.41

8.2

2892.55

5.9

工业

498.65

-9.7

439.99

8.9

2576.03

6.9

第三产业

569.96

2.6

561.56

8.5

2356.88

8.5

规上工业增加值

394.69

-10.1

9.7

2080.92

6.8

规上工业营业收入

1810.90

-19.8

2243.37

13.6

10277.03

4.8

规上工业利润总额

52.47

-48.0

99.76

3.2

597.75

-0.2

规上工业利税总额

93.00

-45.4

170.00

3.7

880.25

-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58.10

-14.2

512.88

8.1

2102.54

8.5

财政总收入

317.64

-3.3

328.63

18.6

945.40

5.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9.20

-1.6

202.40

24.3

565.69

9.1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141.81

-24.5

187.81

50.1

766.89

30.2

税收收入

307.77

-4.4

321.86

15.0

949.60

5.0

进出口总值

599.02

-4.8

628.69

4.1

2832.15

0.4

  #出口总值

423.36

-7.6

458.23

10.9

2106.46

4.4

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

17.78

6.3

16.73

-7.7

61.94

9.5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7.91

0.5

7.87

22.2

23.13

9.8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

10426.39

14.9

9077.61

14.4

9511.54

14.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4731.53

13.8

4157.95

15.5

4341.34

15.8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本外币)

8972.90

21.9

7359.41

16.5

8117.48

18.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7760

-1.8

18091

8.2

61940

7.8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2045

-4.1

12554

9.9

37413

9.1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6

102.2

102.9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98.2

99.9

98.7

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98.7

98.1

97.3

注:(1)GDP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

(2)利用外资数据为商务部口径。

(3)税收收入数据来源于税务部门。



[1] 利用外资数据为商务部口径。


分享到:
0